2024年9月20日

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系统枢纽署理院长;他于1992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1993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任教,目前是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座教授,另外也同时兼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系统枢纽署理院长、香港科技大学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及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等行政职务。李教授的研究领域覆盖晶圆级和三维微系统封装、LED封装和半导体照明技术、增材制造与3D打印、无铅焊接工艺及焊点可靠性。他的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及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300多篇技术论文,其中13篇获得最佳或优秀论文奖,而李教授本人也曾荣获IEEE、ASME、IMAPS等三个国际学会所颁发的6项专业奖项。李教授曾与其他专家学者合作撰写了3本微电子封装与组装方面的专书,其中两本已分别被清华大学出版社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翻译成中文,目前在国内发行。李教授在相关专业的国际学术组织非常活跃,他曾担任《IEEE元器件封装技术期刊》的总主编、IEEE CPMT学会的国际主席、ASME EPPD学会的国际主席,目前正担任《ASME电子封装期刊》的总主编。由于李教授在国际间的成就及声望,他于1999、2003、2008和2013年分别被英国物理学会(IoP)、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国际微电子组装和封装学会(IMAPS)评选为学会会士(Fellow)。

汤凯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大学计算机系,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能制造学域主任及港科大的材料、设计及制造中心主任。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绿色制造、几何造型、曲面平展算法、五轴复杂曲面加工工艺的优化算法、多轴增材制造工艺的优化算法、混合制造。至今,在国际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约一百七十多篇,以首席研究员身份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自然基金和创新基金超过四千七百万港币,并任多家国际杂志的编委。近十年来,与国内多家大学及公司(如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精雕公司等)建有紧密科研合作。汤凯教授具有丰富的工业界经验,研发的汽车板筋冲压成型分析算法被克莱斯特汽车公司采用;另外,在美国APPLICON公司期间主持开发的五轴加工路线算法被多家商用CAD/CAM公司采用,并拥有一项五轴打印技术的专利。

刘明教授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系统枢纽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学域的署理主任,是香港科技大学智能驾驶中心主任,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刘明教授在机器人领域累计发表论文240余篇,总引用次数超过7600次,h-index是46。获得15次国际会议最佳论文或提名奖,及包括中国人工智能最高奖吴文俊科学技术奖、IEEE IROS杰出青年在内的多项奖励。曾任IEEE实时系统机器会主席,国际计算机视觉系统大会主席。在2021年全球最有影响力机器人学者中排名68位。他的研究团队研制了香港第一台无人车系统,曾被超过数百家海内外媒体进行报道。

杨柳青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能交通学域和物联网学域双聘讲座教授、智能交通学域主任、广州市全域互连与网联智能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教授是IEEE Fellow,近年来在通信、感知和智能方面的工作得到广泛认可,在世界顶尖科学家榜单中排名领域前0.5%,是少数同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职业奖(NSF-CAREER)和美国海军研究局杰出青年学者奖(ONR-YIP)殊荣的学者之一,也是获评IEEE Fellow 时最年轻的学者之一。荣获最佳论文奖9项,主持或参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及海、陆、空军各研究局的国家级项目18项,经费总计超过五百万美元。发表专著6部、书籍章节4部、学术期刊论文170余篇,会议论文220余篇,Google Scholar 引用14000余次(h-index 59,i0-index 222)。现任 IET Communications主编、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执行编委、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高级编辑等。

齐众教授于香港科技大学工作多年,曾任生命科学部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副主任,在此之前就职于新加坡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蛋白质组学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员。齐教授目前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域教授及署理主任。齐教授致力于研究细胞和形态发生过程中细胞微管骨架的组织及调节机制,以及所产生缺陷如何导致人类疾病,其中包括癌症和神经退化性疾病,其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多项与微管有关的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