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97年取消分配这一阶段,诚如堂主所说,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因为铁饭碗就是命运的转变。当时社会上90%以上人士都是“共同富裕加班人”,育儿没有如今的阶层之分,散养是主流,孩子靠天赋,父传子更多是为人处世之道。

1997年取消分配后,在经济持续腾飞背景下,“名校论”由此盛行,用人单位对学历的挑剔,似乎让家长们破解了卷的办法,就是拼命让孩子往985、211类高校赶。

直到今天,我突然发现,时代变化、教育进化的速度,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名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不一定保险。当下社会有一种看法:多元的社会,满街的大学生,拼命卷不一定有机会,不卷更没机会。

身边有不下三个例子,有的985毕业,干的是非专业的体力活,有的985毕业了,还在啃老。当名校生毕业卖猪肉不再是新闻,很多家长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择校上,除了专业,似乎还有押宝于幸运的成分。

我曾经的同事丁永仁,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其夫人张梅也是华西医科大的研究生,两学霸定居于成都。男的在水利系统当领导,女的在三甲医院做医师。他们的小孩今年高考,昨天一番电话,他苦闷异常,现在家庭分歧很严重,小孩计划出国,他们两口子坚决反对,认为国内安全且孩子离得不远,今年考分预估在620左右,由于小孩没啥主见,他每天花很多精力在研究择哪一所985,选择什么好专业。

还有个朋友姓孙,他从事出口贸易行业。小孩也是今年高考,就读于重庆一中,今年感觉考得不错,预估在650分左右,小孩非要报香港理工大学。这样朋友发愁了,每年学费和住宿加生活费起码要30万元,他失业半年了,关键他老婆也没工作,家里积蓄告急。他只好背着孩子,求助于玄学,希望大师指个方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毕业于重庆大学,儿子去年就读华南理工大学,学人工智能。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与其卷,不如把中学教育,完全地交给一些有助于与时代接轨的学校,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我算是堂主笔下那类,从大山里考出来的孩子,绝对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也曾在用人单位应聘时,满怀信心地摆着985文凭高谈阔论。985的门槛,曾经帮我挡掉很多兴许比我更有能力的应聘者,于是我笃信名校毕业证,的确是张耀眼的名片。于是工作后,拼命买房就买名校边,有条件自然不愿意让小孩吃亏,我的小孩,初中和高中一直在重庆三中就读。

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一点没错,但我的错误在于,没有选择更适合孩子成长的学校,为此,我付出的是金钱和时间的代价。

中学名校有公办和民办之分,公办类例如七龙珠系列的一三八中,由于历史悠久,办学突出,高考录取优异一直名气响当当。我和大多家长一样,潜意识认为公办比民办好,后来和孩子交流,我发现错了,例如孩子亲口对我说,“进三中考得不好那是耻辱,考孬了只有读隔壁的重大”。天啊,这样的教育理念,我隐隐感到担忧。果不然,孩子提出睡眠不好,要陪读。于是,他妈妈在学校边租了房子,开启陪读模式。

我算了一笔账,从高一参加各种科目课外培训,到志愿规划(第三方收费那种),加上租房花销了接近30万元。高考成绩出来了,孩子考上了211学校,却死活不愿意读,宁愿再复读一年,直到复读一年后,才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我其实也明白,只要有竞争,学子们就会竞相冲刺,不服输更是优点。直到看到,堂主推荐的巴川中学特色教育模式—五维自主教育,其主要内容涵盖“自我认识、自主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我才明白,家长在中学教育上,最大的责任是帮助孩子选择一所,能提升综合素质、解决性格缺陷、发挥特长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的学校。

两年前偶然机会,我参加了巴川中学的“学子面对面”的现场活动。这是巴川中学的品牌活动,有3名巴川优秀学子上台演讲,和家长代表亲身言传。

他们有初中代表、高中代表和大学代表,我还清楚记得,大学代表叫李博文,在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初中读的初中巴川小班,担任班长,高中读的巴川新高中。高中代表叫阮灿,那时在读巴川新高中高二。初中代表叫周粤涵,那时在巴川中学读初二,估计现在都已经毕业了。

这场演讲中,我感受到巴川学子,除了靓眼的各种竞赛荣耀,还有流利自信地表达自我,清晰地自主规划。更让人感叹的是,家长讲述孩子在巴川就读前后的变化,真的很大。我甚至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还有重来的机会,我一定让孩子选择巴川中学——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无论社会多卷,我给爱子心切的家长奉言:小孩的中学教育择校非常关键,这一次,我愿意为巴川中学打cal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