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下面这几张图是网络上常见的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的照片,可以看到都是密集度很高的编队,再加上空中的飞机编队,很多人觉得这种编队很“霸气”。

然而,这些照片所呈现的都是假象,他们都是为了“摆拍”而摆出的密集编队,真正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散布是非常广泛的。比如下图为已经退役的“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几个编队形式,其内层防御圈各舰距离航空母舰都达到10海里(18.5公里),而外侧舰艇更是达到50海里(92公里),攻击型核潜艇可能前出达到60海里(110公里)进行警戒和侦查。所以真正作战时不可能出现上述那些看着“霸气”的密集编队照片。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美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的结构和组成。其实“航母战斗群”只是我们平时的一个“昵称”,他的正式名称为:航空母舰打击群(Carrier Strike Group,简称CSG),以前确实存在过所谓的航空母舰战斗群(CVBG),但是2003年3月开始这个编制已经不用了,所以以后不要称他们为“航母战斗群”了。航空母舰打击群的编制不是固定的,打击群内舰艇编制随着任务不同是有变化的,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通常编制如下:

航空母舰打击群司令部(CCSG)是整个航母打击群的指挥中枢,驻航空母舰。打击群司令部指挥官为海军少将,参谋长为海军上校,军士长为海军特级军士长,司令部编制70-100人,下设指挥官:

航空母舰是整个航空母舰打击群的核心舰艇,航母打击群司令部和舰载机联队大部都驻扎在航空母舰上。目前美国海军拥有的是1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CVN),分属11个航空母舰打击群并担任旗舰。航空母舰舰长为海军上校,副舰长为海军上校,军士长为特级军士长,下设部门(尼米兹号2013年编制),后面军衔为指挥官军衔:

全舰总编制2553人(不含打击群指挥部、驱逐舰中队指挥部和舰载机联队),包含上校4人,中校19人,少校21人,上尉62人,中尉20人,少尉10人,准尉14人,军士长151人,士官和士兵2552人。如果包含打击群指挥部、驱逐舰中队指挥部和舰载机联队合计登舰人员4432人。

1个航空母舰打击群通常包含1-2艘导弹巡洋舰,目前全部为“提康德罗加”级。而“提康德罗加”导弹巡洋舰虽然与“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在吨位上相差不大,但是他仍然是航空母舰打击群中不可取代的,因为导弹巡洋舰要承担编队防空指挥任务,舰上战情中心CIC的核心就是防空作战区,而航空母舰舰长还要兼任打击群防空作战指挥官。所以“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舰长是中校,比“提康德罗加”舰长要低一级。“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舰长为海军上校,副舰长为海军中校,军士长为特级军士长,下设部门(菲律宾海号2014年编制):

全舰总编制422人,包含上校1人,中校1人,少校5人,上尉14人,中尉12人,少尉18人,准尉4人,军士长34人,士官和士兵333人。

美国海军的驱逐舰中队一般有6-7艘驱逐舰,不过不一定都要跟着航空母舰打击群出去执行任务,通常根据任务不同有2-6艘驱逐舰跟随航空母舰。目前驱逐舰中队全部都是“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DDG),驱逐舰中队指挥机构驻航空母舰,驱逐舰中队指挥官为海军上校,军士长为特级军士长。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DDG)舰长为海军中校,副舰长为海军中校,军士长为特级军士长,下设部门(杜威号2014年编制):

全舰总编制320人,包含中校2人,少校3人,上尉9人,中尉9人,少尉12人,准尉2人,军士长28人,士官和士兵255人。

航空母舰打击群编制1-2艘攻击型核潜艇,任务是执行反潜、先期侦查和警戒任务,通常会前出编队50海里以上。目前现役的攻击型核潜艇是“洛杉矶”级和“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艇长为海军中校,军士长为特级军士长。

快速战斗支援舰是为航母打击群内提供油料、弹药、淡水等干货液货物资,其航速必须可以跟随整个打击群快速行动,一般在25节以上。不过快速战斗支援舰并不是航空母舰打击群必须配备舰艇,通常为0-1艘。目前现役的快速战斗支援为“供应”级,满载排水量49800吨。

舰载机联队是航空母舰打击群的主要打击单位,为独立作战单位,拥有完善的组织构架。舰载机联队联队长同时兼任打击指挥官,联队长军衔为海军上校,副联队长为海军上校,军士长为特级军士长,指挥机构编制41人,下设指挥官:

而舰载机联队拥有9个飞行中队和0.2个外派中队,其中具体如下(第11舰载机联队,2018年编制):

飞行联队总编制1479人,包含2名上校、15名中校、43名少校、118名上尉、25名中尉、13名少尉、5名准尉、132名军士长、1126名士官和士兵。

当然,上述编制并不是一成不变,根据不同部署时间会有所调整,也根据改造和新装备交替而更改编制具体人数和部门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