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苹果在今年6月的WWDC宣布在两年内将Mac个人电脑从英特尔转移到自家“Apple Silicon”,至今不到一个月,依旧余波荡漾,传闻满天飞舞。“最新版本”大致可归类成以下几条:

就算苹果不明讲,世人也多少心里有数,这次的“典范转移”也是布局多年的成果。回顾多年前的往事,就让人不得不注意到某些毫不起眼的蛛丝马迹和看似微乎其微的可能性。

满好奇还有多少人记得2016年,英伟达扩编“负责苹果产品的软件工程师”与“负责Mac的英伟达驱动程序团队”这件事。据传英伟达下一代GPU“Hopper”将在2021年采用台积电5nm制程,并从过去的巨大单一芯片,转向近似AMD CPU的Chiplet多芯片封装。

虽然苹果去年mac OS 10.14 Mojave版就停止支持英伟达CUDA,而2008~2009年的“显卡门”事件更是某些资深果粉记忆犹新的故事,但英伟达当初会跟苹果决裂,元凶多半是英伟达拒绝对苹果开源驱动程序原始码。

也许可以猜猜看Mac Pro使用的Apple Silicon会不会“包”英伟达的Hopper,或观察一下英伟达从去年开始,是否有持续增加投入Mac的人力,以及何时官方释出开源驱动程序的布局与进度(不限苹果,这对英伟达不少客户很重要)。

我们也不能排除苹果真的这么厉害,可以在短短几年,就打造出比英伟达、AMD还厉害的显示芯片(还得考虑这两间厂商手上握有的大量专利)。假若成真,那大费周章拼命挖角AMD人才的英特尔情何以堪,“哭晕在厕所”大概将会是最贴切的描述。

还记得苹果曾推出Xserve服务器和Xserve RAID外接磁碟阵列吗?当下重返企业硬件市场恐怕不是什么好主意,但自产自用就不一样了。

让台积电代工制造芯片看似便宜,但自行研发“高效能处理器”这件事,从研发到验证,一定是一笔耗资巨大的开销,所以也不乏苹果将采取AMD那套Chiplet多芯片封装的预测,用单一晶粒堆砌高端产品。只不过,要做到这件事其实也不简单,光要如何设计高效率的快取资料一致性协定和系统汇流排就够棘手了,没累积多年的服务器相关经验很难搞定,这也是ARM之所以怂恿AMD开发K12的主因(然后就只剩下很没诚意的Opteron A1100了)。

但既然要自己生出“英特尔Xeon”等级的Apple Silicon,那要不要干脆连服务器用的处理器也自研自用?看在Google TPU和亚马逊AWS Graviton的硕然成果,苹果也跑来一同共襄盛举,好像也不是太让人意外的发展。

或许苹果的服务器基础架构虚拟机与云端管理,2015年从VMware转向开源的KVM,并不只是为了节省要价两年2千万美元的VMware企业授权协议,背后暗藏更巨大的布局。

此外,当用户端的所有设备与服务器的处理器采用相同的指令集架构,也可能衍生出另类的特殊应用。像英特尔曾研究“Internet Suspend/Resume”(ISR),让个人电脑的设定组态,就像虚拟机映像档,自动切割上传到云端,动态无缝转移到另一台电脑的Hypervisor,让使用者逻辑上持续操作同一台电脑。尽管以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有点“没有什么劳作能力”,但仍保有相当大的想像空间,反正苹果永远不缺让人惊讶的“创意”。

现有应用程序从英特尔x86指令集兼容处理器转译到Apple Silicon的效能损耗是否让人无法忍受?

这应该是多数果粉最关心的话题,但请记住,这次“第四次冲击”和前三次有个最显著的差异:转移到苹果完全掌握的自研处理器,这也让苹果能玩出更多花招,如通过硬件技术加速转译效率。

像俄罗斯Elbrus和消失的Transmeta,其二进位码动态编译并非纯粹地依赖软件手段,位于底层的处理器也提供了不少辅助机制。收回处理器研发的苹果不在这里上下其手,反而更让人奇怪。当然,也有可能做了却永远不讲,跑分够漂亮、果粉用起来满意就够了。

以上几点均属猜测,也许最终苹果选择100%硬件自研(或Mac Pro继续塞着AMD显卡)、服务器仍是满满的x86指令集兼容处理器、现有Mac应用程序全靠Rosetta 2进行纯软件的二进位码转换。但唯一可确定的是,笔者应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想谈论与苹果第四次冲击有关的话题了。

最后:喜欢科技类的小伙伴,一定要给我个关注哦!你的关注对我非常重要!小编会连夜更新全球最新科技动态哦~~~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