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近年来,很多谣言都靠新媒体插上翅膀。当年风波让人们意识到,新媒体在谣言传播中的作用。最近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者研究发现,微信谣言已经渗入美国华人群体。甚至出现了耸人听闻的杀一个中国人,换一张绿卡的假消息。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Tow数字新闻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nalism)发表一份研究报告,关注微信中的错误信息和不实消息如何在美国华人圈中传播。研究发现,美国华人微信圈更多关注平权行动、人口数据以及非法移民问题,而不是就业、经济和医保这样的话题;由于当地新闻对华人关注的某些事件缺乏报道,与此有关的不实信息在微信中因此愈传愈烈,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耸人听闻的杀一个中国人,换一张绿卡的假消息。

报告指出,许多微信帐号抄袭,将已存在的内容拼凑在一起并继续分享,导致微信成为假新闻传播的乐土。一些立足本地新闻的帐号也在社区关注庇等热点问题的背景下,成为散布假新闻的温床。

据一项针对美国微信用户的调查显示,79%的人在聊天群里读取新闻;71%的用户参加了超过100人的聊天群,有时候人们彼此并不认识。该报告发布后引起更多相关讨论。有人指出,微信和Facebook这种用户庞大的产品中的谣言一旦不加治理,可能会造成社会灾难性后果。

事实上,在微信普及的背景下,其朋友圈、公众号中的谣言也借机快速传播。例如2014年微信平台出现的“APEC后拆分河北省”的假新闻,虽然在2011年即已出现,事后也有大量网民、媒体辟谣,但此类假新闻深谙用户心理,仍“周期性”出现于微信平台。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新媒体蓝皮书》,指出微信谣言不计其数,仅仅能拦截下来的谣言多达210万次。

该蓝皮书的分报告《微信公众号“谣言”传播研究报告》对2014年11月3日至2015年2月28日微信中被多人举报为“和虚假信息”的625篇文章共17周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七类主题的谣言数量最多: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相关、健康养生、防骗、金钱、亲子。其中,食品安全类、人身安全类、疾病相关类主题的谣言文章占了大多数。

2011年3月15日,浙江省内很多市民收到一条短信:“为了预防核辐射,在未来的两三个月里如果刮东风、东北风、东南风的时候,出门戴口罩、穿长衣(白色为好)、每天洗澡、多摄入含有碘的事物!尽可能不要过多接触海水,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和使用海鲜。为了自己和身边的人请转发!”

当天中午,某数码市场的一名为“渔翁”的网民在QQ群众发出谣言:“具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这则谣言迅速化为各种版本传遍浙江,17日达到高峰,传遍全国,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潮。国家发改委不得不紧急辟谣。

类似的谣言近年来发生的太多,四川广元蛆橘事件导致全国柑橘滞销,皮革奶粉重创乳品业,新疆艾滋病人谣言引发大面积恐慌。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发达,让信息传达更快,QQ群和微信群相对封闭,与微博不同,封闭的社交系统谣言自我净化能力差,但传播却非常快。给社会治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如不警惕,微信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极有可能谣言泛滥。形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