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6月14日,泉州海丝信用修复中心在鲤城区金融法务产业园成立,这是国内首个全链条信用修复平台。泉州市委、政法委黄文胜,泉州市政协周真平,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副总裁杨苜,以及鲤城区委黄辉灿、区长王克思等企事业单位领导出席了挂牌仪式。

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为核心的普惠金融风起云涌,这些新兴业态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天量级别的小额坏账。

大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消费金融余额高达54.88万亿元,年新增不良在3000亿元到4000亿元左右。

持牌互联网金融机构、信用卡和小额公司是消费金融市场的发放主力,伴随着小额规模的快速膨胀,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坏账。这些坏账的共同特点是金额小、分散,却整体规模巨大,违约件数逾千万,违约金额以万亿计,金融机构普遍面临“清收难、诉讼难、执行难”。如此庞大的违约规模,给司法救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传统法院审理流程下,鉴于有限的人手,其中仅有极少数案件能够在法院获得象征性的立案和执行。

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是,采用法院传统审理流程处置此类案件,执法成本难以承受。因此,风起云涌的普惠金融大潮涨起背后,是整个小额行业在司法救济上存在着裸奔的严重社会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围绕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创新司法为民举措,提高司法服务水平。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全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解纷方式,更加高效便捷诉讼服务。紧紧依靠党委政府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着力从源头化解纠纷,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泉州市鲤城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动创建海丝信用修复中心,创新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和小额不良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用科技力量批量助推诉前化解,为破解普惠金融司法救济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泉州海丝信用修复中心设在泉州海丝金融法务区的鲤城金融法务产业园内,由鲤城区主导建设,引入了鲤城区司法局、鲤城区法院和国企科技服务。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隶属鲤城区司法局,鲤城区法院配套设立了金融纠纷调处中心,国企科技服务为平台智能化处理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传统法院审理流程是,债权人向法院主张权利,法院立案并审理判决后进入执行程序,由此通过司法程序开始催缴逾期坏账。小额不良的清收流程亦是如此,可以想见,如果都走诉讼流程,天量案件会给法院现有人手带来巨大的压力。泉州海丝信用修复中心的运行模式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司法救济模式,通过强化诉前化解,批量解决小额纠纷,尽量让最多的小额纠纷消化在立案之前,从而既减轻了法院人手不足的压力,又最大程度地化解了小额债权纠纷。同时配置信用修复手段,帮助失信人减少记录期限,恢复信用。

按照最高法提出的“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效便捷、灵活开放的调解网络”的指导思想,泉州海丝信用修复中心构建了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小额金融不良债权处置平台。平台通过人民调解粗筛、法院诉前化解细筛、部分诉讼(含支付令)和强制执行等漏斗型组合方案,由易到难批量处置债权纠纷案件。通俗而言,司法调解员先介入小额纠纷的调解,调解成功后只需法院确认,调解不成才会进入申请法院立案程序,这种漏斗型设计确保了诉前、诉中案件的分流和合理配置。

在这个平台上,债权人可以在线申请调解,由司法委派调解员,可以是现场调解、电话调解或者视频调解,完成诉调对接和法院确认。进入执行环节,平台向债务人发送电子版诉讼风险告知函、债务清收函等法律文书,同时以法院作为调解主体进行虚拟触达。

信用修复中心将致力于打造创新金融贷后服务管理模式,维护互联网金融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激励失信企业和个人重塑自身信用体系,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中心有五大创新,一是“调、诉、执、消”的信用修复全链条机制,二是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三是建设网上异议申诉系统,四是筹备建立金融贷后产业特殊群体救助机制;五是联合高等院校开展研讨实践的合作。

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解决跨区域不良的有效司法救济难题,海丝金融法务区通过特殊的招商引资政策安排,吸引持牌金融机构在泉州设立关联机构或落地服务器,将普惠金融平台,或将业务出口、不良处置专门机构落户泉州。

对泉州来说,这是一举多赢的格局。一方面,普惠金融机构在泉州设立出口分支,在为自身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地方创造税收;另一方面,为普惠金融机构的小额坏账清欠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据悉,目前,京东数科、融360、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十几家持牌金融机构已经与泉州海丝信用修复中心达成战略合作,部分机构在泉州落地了出口分支,而更多的合作机构已在意向洽谈中。

时光分期受理数量8539件,委案期2个月,同期参与竞对的机构15家,法院诉前化解模式较传统催收模式的平均值高出70%。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